(1) 紫外穿透率 紫外穿透率定義為紫外光穿透某種介質后的出射光強與入射光強的比值,水體的紫外穿透率習慣上采用水體在 253.4nm 波長的紫外穿透率數值,它可以由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出。水體的紫外穿透率與紫外線平均曝光強度直接相關。隨著紫外穿透率的降低,水體吸收紫外光能量越多,因此,穿過水體的平均紫外線光強越小,因此要傳遞適當的有效劑量,就需要增加曝光時間。污水中一些吸收或阻擋紫外光的物質的存在,使得污水的紫外穿透率降低,從而減少了紫外線到達微生物表面的紫外光強度。穿透率越低,紫外光強在水中的衰減越快,光強越弱,有效照射范圍越小,消毒效果越差。不同的紫外穿透率將直接影響所需消毒設備的紫外劑量。由于污水的紫外穿透率是不斷波動的,因此紫外消毒系統的應按照最小的紫外穿透率,即最壞的工況設計以保證系統的消毒效果。通常水質越差的水體的紫外穿透率越低,一般二級污水處理廠出水紫外穿透率一般在 50%~65%之間,經過過濾工藝處理的回用水的紫外穿透率一般在 65%~80%。
(2)污水成分總懸浮物(TSS 值)和其它水質參數 污水成分復雜,含有大量有機物、無機物和微生物。其中很多成分會吸收紫外線降低水體紫外穿透率。污水上游不同的處理工藝使得待消毒的污水中的顆粒物尺寸分布,及每一尺寸范圍內的顆粒數量都不同,水中的各種懸浮物(SS、TSS)在水中會阻擋、吸收、衰減以及擴散紫外線,固體物質還會將細菌封包起來,使細菌不能收到紫外光的輻射,對殺菌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污水組分的不同也會對紫外消毒的效果產生影響,水中一些有機物和無機化合物對紫外線有強吸收,這將降低紫外的消毒效果。其中水中 SS 值對紫外消毒效果影響較大對于新建污水廠,可參考類似處理工藝的水質參數接近的水質指標確定 SS 值和平均懸浮物顆粒尺寸。